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孙立昊洋 马金顺
【资料图】
“我们立足检察公益诉讼职能,监督税务机关全面落实国家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坚决不让违规占地行为影响到全市人民的吃饭问题。”陕西省商洛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何衍举今年向人大汇报工作时提到。
商洛六县一区均处秦岭腹地,受地理环境影响,耕地资源显得尤为宝贵。2022年7月,商洛市镇安县人民检察院在办案过程中发现,陕西某公司在未办理任何用地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占用3252.11平方米耕地建废旧塑料破碎厂房,且未缴纳耕地占用税。考虑到类似情况并非个例,商洛检察机关遂以此为切入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耕地占用税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
为了确保专项监督活动取得实效,商洛市检察院牵头联合市行政审批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林业局、税务局制定了《耕地占用税领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商洛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何衍举为组长、五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的专项活动领导小组,明确工作任务,厘清工作职责,注重协作配合,扎实有序开展专项监督活动。
在开展专项监督活动中,商洛检察机关积极探索构建耕地占用税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自然资源局和行政审批局调取数据分别与税务机关调取的耕地占用税税收入库清单进行碰撞、比对、分析,找寻数据要素间的空白、异常、冲突等,形成耕地占用税未征收线索清单,共摸排出全市非法占地未缴税线索369条,临时占地未缴税线索203条,涉占地面积255.1052亩。
商洛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挖掘案件线索这一做法吸引了其他多地检察院前来交流学习。
“当前处于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应用为检察机关实现全面监督、系统监督提供了新的可行路径。咱们在开展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过程中必须适应时代要求,通过数据分析、数据碰撞、数据挖掘发现治理漏洞和监督线索,提升办案的质量和效率。”商洛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主任李成宝在座谈交流中说道。
针对摸排出的占地未缴税案件线索,商洛市检察机关进行了充分的调查取证,并于今年3月3日召开了公开听证会,进一步查明案件事实,明确行政机关职责,发挥社会公众代表的监督作用,促进形成公益保护共识。
“3400多万元的耕地占用税不是一个小数目,咱们检察院一定要监督税务机关把这些税款追回来,通过税收手段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保护好我们老百姓的‘饭碗子’。”听证员孟涛在听证会上提出了殷切的请求。
3月27日,商洛市检察院向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建议其依法积极履职,对非法占地、临时占地行为及时依法追缴耕地占用税,确保国家税款应收尽收。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税务局根据检察建议逐条进行核查整改,截至5月31日向检察机关回复时已追征耕地占用税3401.27万元。同时,商洛市检察院会商财政局、自然资源局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健全耕地占用税部门协作机制和信息交换工作机制的通知》,明确了部门职责,堵塞了征管漏洞。
“案子已经结了,但我们追缴耕地占用税的数额还在继续增加,目前已经从结案时的3401.27万元增加到4713.18万元。”国家税务总局商洛市水务局工作人员在7月21日市人大视察调研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座谈会上汇报检察建议落实情况时兴奋地说道。
关键词: